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条款 >

《民法典婚姻家庭法中财产约定形式与效力的法律规定详解》

2024-11-07
来源: 米西婚姻法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解读

一、《民法典》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该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包含了对原《婚姻法》和《继承法》等法律的整合与更新。《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体系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保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法定财产制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共有。但是,如果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则从其约定。

(二)约定财产制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的规定,男女双方可以在婚前或婚后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作出约定,包括选择适用分别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内容。这样的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且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

三、夫妻财产约定形式的合法性要求

(一)书面形式的要求

为了确保夫妻财产约定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法律规定此类约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约束,也是法院在处理相关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内协议,都应遵守这一基本要求。

(二)合法合规性的要求

夫妻双方的财产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也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例如,不能利用约定逃避债务,也不能侵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此外,约定还应该符合社会公共道德标准,即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

四、夫妻财产约定效力的认定

(一)意思表示真实一致的重要性

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不存在欺诈、胁迫或其他不当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约定内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实际履行情况的影响

即使存在有效的书面约定,但如果夫妻在实际生活中并未按照约定执行,那么可能会影响约定效力的认定。因此,建议夫妻双方在达成约定后,应严格按照约定进行财产管理和分配。

(三)司法实践中的裁判规则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判断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1. 约定是否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2. 约定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 约定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
  4. 约定是否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5. 约定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

五、相关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在某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在结婚前签订了一份婚前协议书,约定各自的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取得的财产也按此原则分割。然而,在实际的婚姻生活中,双方并没有完全依照这个约定来进行财务管理。

(二)判决结果

法院最终认定,虽然这份婚前协议书是有效的,但由于双方在实际生活中的操作未能严格遵循约定,因此在财产分割时会酌情考虑这一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裁决。

(三)案例启示

上述案例表明,即便有明确的书面约定,但如果没有得到切实履行,可能会影响到约定本身的法律效力。因此,夫妻双方在达成财产约定后,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以确保约定得以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对夫妻财产约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约定形式上的书面要求和内容上的合法合规性要求,同时也强调了约定生效后的实际履行情况对于认定约定效力的重要性。夫妻双方在进行财产约定时,应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确保约定内容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约定,以减少可能的分歧和争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