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基础概念 >

婚姻家庭法中的社会法视角:聚焦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

2024-12-06
来源: 米西婚姻法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夫妻、家庭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中国,《婚姻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以下简称“婚姻家庭编”)是主要的法律规定。从社会法的视角来看,婚姻家庭法不仅关注个体平等与自由的权利,还特别重视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以下将探讨如何在婚姻家庭法中通过法律制度设计与社会政策实施,加强对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老人等的权益保护。

一、婚姻家庭法的社会法属性 婚姻家庭法作为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维护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它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福利的分配,特别是在家庭这一基本社会组织中,如何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机会。因此,在制定和完善婚姻家庭法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尤其是那些可能因为年龄、性别、经济地位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二、婚姻家庭法中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措施 1. 妇女权益保护: - 离婚财产分割: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有利于保护妇女在离婚后获得合理的财产份额。 - 家务劳动补偿:依据《民法典》第1088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这对于长期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权益保障。 - 家庭暴力防治:《反家庭暴力法》为遭受家暴的妇女提供了包括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内的多种救济途径,有效保护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1. 儿童权益保护:
  2. 抚养权归属: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确定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这意味着法院在裁决抚养权时会优先考虑儿童的最佳利益。
  3. 探望权规定:即便父母离异,非直接监护的一方仍然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以保证孩子能同时得到父母的关爱。
  4. 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详细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涵盖了教育、医疗、司法等多个方面。

  5. 老人权益保护:

  6. 赡养义务:《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是为了确保老年人在失去劳动能力或生活陷入困境时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7. 继承权平等:无论男女,都有平等地继承遗产的权利,不受歧视。
  8. 养老模式创新: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方式,以确保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三、实际案例分析 例如,在某离婚案件中,妻子长期承担家务劳动且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丈夫则是一名高薪职业人士。根据婚姻家庭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可能会在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时,适当倾斜于妻子,以弥补她在离婚后的经济劣势。此外,如果妻子在婚姻期间曾遭受家庭暴力,她还可以申请保护令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这种基于社会法视角的权益保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婚姻家庭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婚姻家庭法的社会法视角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和对弱者权益的关注。通过对法律的不断完善和执行,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并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提供更加公正和安全的法律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