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家庭日常生活的边界:民法典婚姻家庭法规下的共同债务认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之前,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规定主要见于《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其中,201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下称“旧解释”)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进行了明确和细化。该解释将夫妻共同债务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双方合意所负的债务;二是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本文将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为基础,探讨如何界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在此范围内所产生的债务是否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一、《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第1064条吸收了上述旧解释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具体规定如下:
-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民法典》中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更加注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对家庭日常生活的合理考量。同时,也明确了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原则上不构成夫妻共同债务,但也有例外情况。
二、界定家庭日常生活
要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家庭日常生活”的范围。一般来说,家庭日常生活是指夫妻双方及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开支,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费用。例如,购买食物、衣物、水电费、燃气费、通讯费、交通费、教育费、医疗费等都属于家庭日常生活的范畴。此外,还包括必要的娱乐和文化消费支出。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哪些是必须的开支。因此,法院通常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家庭收入水平:考虑到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法院可能会评估夫妻双方的收入水平和家庭整体的经济能力。
- 当地生活成本: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会有所差别,这也影响了对家庭日常生活所需开支的认定。
- 家庭成员的特殊需求:如有家庭成员患有疾病或残疾,其治疗和护理费用也可能被视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夫妻之间的约定:如果夫妻之间有明确的协议或约定,则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来划分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责任。
三、相关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案例:
- 王某某与张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
-
在本案中,王某某主张张某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其个人名义借款用于赌博,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法院认为,虽然赌博行为本身违法且不利于家庭和谐稳定,但如果能够证明部分借款确实被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如偿还房贷、支付子女学费等,那么这部分债务仍然可以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最终,法院判决部分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由二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
李某某与刘某离婚纠纷案
- 在本案例中,李某某主张刘某在婚姻存续期间未经其同意而借入的大额款项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法院审查了借贷合同、转账记录等相关证据,发现大部分借款并未用于家庭日常生活,而是投入到刘某的个人经营活动中。因此,法院认定这些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刘某独自承担责任。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同一部法律框架内,法官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判决。这说明在实践中,界定家庭日常生活和夫妻共同债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需要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合理开支。《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体现了这一理念,并为法院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法律依据。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院应当审慎地平衡债权人的利益和配偶未签字一方的不当负担风险,确保公正合理的裁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