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条款 >

我国国际贸易中的Incoterms适用指南与法律问题解析

2025-01-03
来源: 米西婚姻法

我国国际贸易中的Incoterms适用指南与法律问题解析

一、Incoterms概述

Incoterms(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erms)是由国际商会(ICC)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用于确定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各方当事人的义务、费用和风险的分配。Incoterms不仅为全球企业提供了通用的交易条件,也为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规则。目前最新版本是2020年版,共包含11个贸易术语:EXW、FCA、DAP、DAT、DDP、DDU、FAS、FOB、CFR、CIF、CIP和DAC。

二、Incoterms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我国,Incoterms作为国际惯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特别是在涉外经济合同中。虽然Incoterms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但它对买卖合同的解释和执行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企业在与国外客户或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通常会参照Incoterms的规定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Incoterms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与中国国内的法律体系产生冲突或不兼容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和律师在进行合同谈判时应充分考虑中国法律的特殊要求,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三、Incoterms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1. 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关系

中国于1986年加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该公约对中国大陆地区有约束力。CISG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缔约国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关系,而Incoterms则主要涉及运输安排和风险转移的问题。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但它们处理的是不同的法律领域。

2. 与中国合同法的关系

中国的《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内容、合同的履行以及违约责任等基本原则。在涉及到国际贸易合同时,《合同法》的相关条款也会影响到交易的进行。例如,根据《合同法》第142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与Incoterms关于风险转移的原则是一致的。

3. 与其他特别法的关系

除了上述提到的法律之外,还有如《海商法》、《航空法》等特别法律规定也可能会影响到国际贸易的交易实践。这些法律可能在海上货物运输、航空货运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综合考虑Incoterms和其他特别法的适用情况。

四、Incoterms在实务中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1. EXW(工厂交货)

在采用EXW术语时,卖方只需在自己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即可,不负责出口清关手续或其他任何出口手续。而在中国,根据海关法规,只有具备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因此,如果买方没有在中国注册公司且不具备进出口资质,那么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通过第三方代理来进行出口报关。

2. FOB(船上交货)

FOB是中国出口业务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在使用这一术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装船通知:卖方必须在货物装上船后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可开始办理保险和提单转让事宜。
  • 滞期费和速遣费:如果船舶未能按时到达装卸港,可能会导致滞期费;反之,若装卸速度过快,可能会有速遣费。这些费用的责任归属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 提单抬头:由于中国对出口贸易的管理较为严格,出口提单上的收货人通常是最终用户而不是中间商,这可能导致在转售过程中出现问题。

3. CIF(成本加运费加保险费)

在CIF条件下,卖方不仅要支付货物的成本和运费,还要购买保险并承担相关费用。在中国,由于外汇管制的原因,有时卖方需要在货物装船前就支付保险费用,而不是按照Incoterms规定的“装运日后一定时间内”再付款。此外,对于具体的投保金额和险别,也需要符合中国保险市场的习惯做法。

4. DDP(完税后交货)

DDP是一个复杂的贸易术语,因为它涉及到进口国繁复的海关程序和税收政策。在中国,DDP方式下,卖方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关税和增值税: 卖方需要预付所有进口时的关税和增值税,这可能对资金流产生较大压力。
  • 许可证和配额: 在某些特定行业,如农产品、纺织品和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可能存在许可证和配额限制,卖方需要提前了解并准备好相关文件。
  •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如果目标市场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那么DDP模式下的合规性和成本都需要重新评估。

五、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一:Incoterms与不可抗力的认定

某中国出口商与一家美国买家签订了以CIF术语为基础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在货物准备装船期间,因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港口关闭,无法按原计划发货。出口商试图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免除自己的责任,但买家认为这是正常的商业风险,不应构成不可抗力。

在这个案件中,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中国出口商的立场,认定新冠疫情属于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事件,满足不可抗力的条件。这个案例表明,即使在采用Incoterms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对此有所约定,并在发生此类事件时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协商。

案例二:Incoterms与货物所有权转移

一家德国公司在上海的一家工厂订购了一批机械设备,双方约定采用EXW贸易术语。货物生产完成后,德国公司派人到工厂验收货物,并对货物进行了现场检查。随后,德国公司的代表签署了一份确认书,表示对货物满意并将接收货物。然而,当德国公司准备将货物从工厂运走时,却被告知货物所有权尚未转移给他们。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德国公司的代表已经对货物表示满意并准备带走,但由于双方并未事先约定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点,根据Incoterms的原则,货物所有权直到卖方在其所在地完成交货后才正式转移给买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货物所有权仍然归卖方所有。

综上所述,Incoterms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通用准则,在我国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接纳和运用。然而,企业在使用Incoterms时应当意识到其适用性与中国国内法律体系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具体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建议企业在制定国际贸易策略时,应该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友情链接: